孩子用不读书来威胁父母买电脑,还有的威胁父母买衣服、鞋及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通过不读书要挟父母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个案例背后投射出荒谬的逻辑,我们思考:孩子为什么可以通过不读书威胁到我们,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呢?我们反思:“我们在乎孩子读不读书胜过孩子本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所以才会构成这样荒谬的逻辑。他读不读书是他的事。
①、在乎孩子,在乎孩子的感受、需要和健康,那么它构成的逻辑:我给你买电脑,不是因为你读不读书?是因为我在乎你的感受,我不给你买电脑,也不是因为你读不读书?我在乎你,在乎你这个人。而不是在乎你,在乎什么?妈妈在乎你的健康、快乐、你的感受。我之所以给你买电脑,是爱屋及乌。是因为爱你,所以给你买的电脑。也是因为爱你爸妈才不给你买电脑。这是一种情感逻辑,你的情感对象是孩子还是孩子读不读书的行为?。 ②、如果更在乎孩子读不读书?他对孩子而言构成一个逻辑,既然你在乎我读不读书胜过在乎我,“我就可以通过不读书来要挟你,满足我的需要”。 如果爸妈在乎的是孩子本身,那么孩子直接对应的也是父母本人。我如果买电脑,会让爸妈不高兴和为难,我更在乎爸妈的感受,就像你直接在乎孩子的感受一样。他会形成一种对等关系。 我们给孩子制造了这样的语境,他可以通过他自己不读书,进而牵制你的行为、你的感受。 如果要解决问题:我们要把注意力转移过来,真的在乎孩子本人、在乎他的需要、在乎他的感受、在乎他的朋友、在乎他的处境,我们能设身处地的替他考虑问题,慢慢的经过一段时间,孩子才能把注意力焦点从爸妈在乎的读书上面变成直接在乎爸妈这个人,在乎爸妈的感受。这才是家庭里正常的关系。 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女儿,而不是因为你学习好还是不好?读书还是不读书?我们爱的是你这个人。 你只有摆脱这个(读书还是不读书?)中间环节,我们才有可能跟孩子直接对话。现在孩子用读书来威胁你,你就必须回答这个问题:你更在乎孩子,还是更在乎他读不读书?如果你更在乎他读不读书?对你的威胁就永远能构成。因为这是你更在乎的,他读不读书这个行为是由他来控制的。那就能拿这个永远来威胁你。 如果你更在乎孩子这个人本身,那么,他读不读书就威胁不了你?你不读书,我也喜欢你,你读书我也喜欢你,我买不买电脑都喜欢你。我给你买电脑,不是因为你不读书威胁我的。我不给你买电脑,爸妈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感受?你听听爸妈这么说,有没有道理?可以交流一下,比如:打电脑,容易把自己打坏、眼睛打近视,做父母的哪有不心疼孩子的?我们把你健健康康带到这个世界,最大的心愿是你健康快乐的活着。你将来做父母了,你也是这样啊! 如果你真在乎孩子,直接跟孩子对话,就事论事就行了。说这个事,谈自己的感受。孩子说:你不买电脑我就不读书了。你不读书了,爸妈也爱你。你不读书,你不到学校去了,你不需要跟人交往,就能快乐!那也行啊。我们在家里面做你的朋友,跟你互动,跟你玩。 不要让孩子读书与不读书来威胁我们,形成这样的逻辑真的是很可笑,你相当于伸着脸让他打。
总结:今天的案例是我们的注意力焦点,构成了事实,我们在乎读书,胜于在乎孩子。还是你在乎孩子胜于他读不读书?我们要对自己有个直面灵魂的拷问。你到底在乎什么?结果是我们自己实行出来的。我们这一块不变,你希望他那块变,这个是很难的。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3695.html